首页 >> 铁杆升麻

农村新报报道千湖之省奏响现代渔业发展强音雷公头

2022-09-15 16:02:12

农村新报报道:千湖之省奏响现代渔业发展强音

农村新报讯     千湖之省,魅力湖北。   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出了“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资源禀赋;一句“湖广熟,天下足”,道不尽荆楚大地的深厚底蕴。万里长江,横贯东西;悠悠汉水,纵穿南北;湖库塘堰,星罗棋布;荆风楚水,孕育了荷香鱼欢、蟹肥虾壮。这里创造了太多的荣誉:2014年淡水产品总量433.3万吨,连续19年雄居全国榜首,养殖面积、人均占有量、淡水渔业科技实力等多项综合性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全省渔业总产值达到1948.8亿元,直逼2000亿大关;渔业加工和流通服务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国内陆省份第一。水产业已经成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成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亮点产业。   凝聚千湖之省正能量,打造湖北水产升级版。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渔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李鸿忠书记提出的“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立足“抓改革、转方式、强基础、稳产能、提质效、惠民生”,大力发展市场渔业、生态渔业、民生渔业。魅力湖北,正在向现代化渔业强省一步步迈进。   抢抓发展机遇 突破正逢其时   2014年,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4]13号),吹响了水产大省向水产强省跨越的新号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发展,既是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对渔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定位,纷纷研究制定支持现代渔业建设的政策文件;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增强了建设现代渔业的信心,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广大渔民群众看到了增收致富的新希望;社会工商资本、新型经营主体觅到了新的发展商机,全省上下掀起了新一轮现代渔业建设的热潮。   未来渔业发展之路,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到2017年,我省将全面建成“双千亿”生态水产业,到2020年,渔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力争率先建成全国内陆现代渔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一个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新格局呼之欲出。   狠抓转型升级 现代渔业迅速发展   整体推进现代渔业示范县建设,大力开展以设施渔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将鱼池改造纳入国土部门土地整治项目进行试点。2014年累计改造标准化精养鱼池46.1万亩,争取中央现代农业水产发展专项资金1.55亿元,新建现代渔业示范基地17个。   在“扩规模、提档次、促增收”上狠下功夫,推动养殖水面经营权流转,促进水面向养殖大户集中、向专业合作社集中、向龙头企业集中,鼓励连片规模化改造升级,鱼池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显著加强。   目前,全省已形成平原湖区精养区、沿江名优产品养殖区、丘陵山区库区绿色产品发展带的生产布局,重点板块基本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化、鱼池鱼舍标准化、道路交通网络化、供水排水机电化、养殖生产专业化、养殖模式高效化、产地产品无公害化、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   全省水产品产量过5万吨的大县达30个;集中连片板块基地达550万亩,总产量超过240万吨。荆州市、洪湖市分别荣获“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中国淡水水产第一县”荣誉称号。鄂州市、洪湖市等地水产业产值已占当地农业产值的50%以上。   充分发挥我省渔业科技优势,大力推广渔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广大渔民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在枝江陶家湖,“吨鱼万元池”已经成为常态;在仙桃张沟镇先锋村,480户村民中有453户开展“网箱养鳝”,户均收入高达数十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水产业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更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推进现代种业 破解产业瓶颈   苗种自给能力不足是制约我省特色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据统计,2014年我省仅外购河蟹、鳝、鳅、鳜鱼等四大品种苗种费用就高达52亿元。为此,我省把做大做强现代渔业种业,尤其是特色种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2014年,我省新创建水产原良种场国家级1家、省级场16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累计达到10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达到58家,建成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9家。整合力量,开展河蟹、小龙虾、黄鳝、泥鳅等品种的人工繁育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着力打造河蟹、小龙虾、鳝鳅等三大“百亿元”产业,小龙虾、黄鳝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57%和46%以上;河蟹产量17.2万吨,同比增长30.9%,养殖产值达到106.6亿元,继2013年小龙虾产值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后,河蟹养殖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河蟹出口量连续六年全国第一。   近期,我省拟设立现代渔业特色种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蟹、鳅、鳝、鳜四个特色种业基础建设,力争经过三四年努力,与小龙虾一起形成湖北特色产业的“五朵金花”。   推广稻渔共作 稳粮增效渔粮共赢   今年,我省大力推广稻田生态种养,拓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空间。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生态环保”的新格局,为我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种养结构调整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30万亩以上。全省现有900余家稻田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51家大型小龙虾加工企业,产品出口14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2.5亿美元,流通经纪人1万余人,经营小龙虾的餐馆超过1.3万家,形成了“生产、加工、流通、餐饮、出口”完整产业链。2014年,全省年产优质稻谷138万吨、小龙虾等水产品26.5万吨,产值130多亿元,小龙虾生产、加工、餐饮等综合产值达490亿元。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推广得到了省委副书记张昌尔的充分肯定,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发挥优势抓“三农”的有力之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大总结推广力度。   生态养殖助力 出口贸易强势增长   产品想走远走稳,质量是关键。我省水产业长期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着重源头治理和行业自律,重点出口产品实行“养殖-加工-流通”全程质量监管和可追溯制度,拥有30多个出口备案基地,有效实现了“生产、检疫、出口”各环节无缝对接。2014年,全省新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6家、省级111家,省部级累计达到644家;水产品部省抽检总体合格率99.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产地、苗种抽检合格率均为100%,系农业部通报中内陆唯一全部合格省份。   在欧美人的餐桌上,每三只小龙虾就有两只是“楚江红”小龙虾;“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占据港台过半市场份额;“洪湖渔家”生态活鱼、冻鱼片等产品畅销2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和金额逐年快速增长……2014年全省水产品出口量3.09万吨,创汇3.79亿美元、同比增加25.29%、出口创汇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18.99%,居全省农产品第二位。   我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台贸易,自2004年以来,湖北·武汉台湾周已连续举办了十届。2014年,我省水产品对台出口额增幅达20.13%,创历史新高。另外,对荷兰、德国等欧盟发达国家出口增幅明显,高达594%和674%,创汇渔业发展势头强劲。   龙头带动龙身 品牌渔业大步迈进   全省水产业认真贯彻落实李鸿忠书记“打造一鱼一虾一蟹品牌,提高湖北水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成立一个协会、制订一个章程、规范一套程序、统一一个标准、注册一个商标”五统一模式,整合全省优质水产资源,成功打造了“楚江红”小龙虾、“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洪湖渔家”生态鱼三艘水产品牌航母。通过集中宣传、强势推介、农超对接,三艘水产品牌航母国内外知名度迅速提高,市场竞争力空前提升,连续四届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金奖。鄂州武昌鱼、仙桃黄鳝、长阳清江鱼等一批地方特色品牌脱颖而出,形成三大主导品牌扬帆领航、地方特色品牌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带动水产产业化加快发展。全省已有中国驰名商标及中国名牌农产品1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1个。   全省现有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8家、省级50家,水产加工企业214家;水产品出口注册企业24家;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淡水产品交易中心落户湖北,全省已建成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水产批发市场318个,年交易能力超过810万吨,基本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流通网络。   2014年,全省加工消耗原料181.7万吨、加工转化率达36.6%,吸纳劳动力10.8万人。一是加工能力不断增强,淡水水产品加工能力突破140万吨。二是产品种类不断增多。全省水产加工产品涵盖从冷冻品、干制品、熏制品、腌制品到调味品、罐制品、鱼糜制品、保健制品、生化医药制品、休闲食品等11大系列100多个产品,生产工艺不断创新,产品价值不断提高。三是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以“产学研”平台搭建为着力点,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先后攻克了淡水鱼土腥味、淡水鱼氨基酸提取、鱼皮制革、小龙虾甲壳素利用和保健医药开发等五大难题,取得了十余项新成果,使我省水产品精深加工逐步破题。四是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全省初步形成以洪湖、潜江、武汉、宜昌、仙桃、鄂州等6大园区为重点,辐射带动黄冈、孝感、荆门、咸宁、随州等地市发展的产业格局,六大园区聚集了152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占全省加工企业的71%以上。水产品精深加工在良好政策环境下不断提高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将成为我省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资源养护为本 生态渔业同步发展   按照“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水”的新理念,坚持实施“湖泊拆围、水库限养、江河禁渔、增殖放流”行动,连续13年实现长江禁渔“三无目标”。大力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活动,渔业水上作业连续6年保持零责任事故。   2014年,全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100余场,共计投入5000多万元,放流经济鱼类12.2亿尾、濒危物种16.39万尾,新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2个,两个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宜昌中华鲟保护区在农业部组织的考核中分列全国同类保护区前三。共组织救护江豚5头,中华鲟32尾,胭脂鱼11尾,收缴非法贩卖大鲵1尾。全年对10个涉渔工程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环评认定生态补偿资金近亿元。依法调查鉴定了8起渔业污染死鱼事故,污染面积4880公顷,渔业损失377.6万元,已为渔业生产者共索赔449.28万元。   筚路蓝缕,成就伟业;砥砺奋进,再创辉煌。在新的历史时期,湖北水产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战略部署,以稳量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创新驱动促发展、生态安全可持续为主线,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实现现代渔业强省的宏伟目标!   2014,为湖北水产点赞   渔业总产值直逼2千亿 二、三产业破千亿   全年水产品总量433.3万吨,同比增长5.59%,淡水产品总量占全国总量的13.7%,连续19年稳居全国第一;渔业经济总产值1948.8亿元,同比增长11.5%,逼近2000亿元大关。渔业生产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5.48%,创历史新高;渔业加工和流通服务业产值1005.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特色种业迅猛发展   新创建水产原良种场国家级1家、省级场16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累计达到10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达到58家,建成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9家,占全国总量15%。整合力量,开展河蟹、小龙虾、黄鳝、泥鳅等品种的人工繁育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   稻田生态种养230万亩   拓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空间,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渔粮共赢”,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已达到230万亩以上。省委副书记张昌尔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发挥优势抓 “三农”的有力之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大推广力度。   三大“百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一鱼一虾一蟹”三大百亿元产业又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小龙虾、黄鳝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57%和46%以上;小龙虾产量达38.8万吨,综合产值达490亿元,直逼500亿大关,同比增长21.8%。河蟹产量达17.2万吨,同比增30.9%,养殖产值达到106.6亿元,出口量连续六年全国第一。   精品名牌异彩纷呈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湖北水产展团拿下20个金奖,居农交会全国渔业产品金奖总数第一。新创建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22个。“三品一标”认证稳步推进,新认定绿色食品产地3家,产品38个;无公害产地100家,无公害水产品166个;有机水产品生产企业1家;地理标志产品4个。   出口贸易逆势飘红   2014年,在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全省水产品出口量3.09万吨,创汇3.79亿美元,同比增长25.29%,占农产品出口额18.99%。其中对台出口额增幅达20.13%,创历史新高;对荷兰、德国等欧盟发达国家出口增幅明显,高达594%和674%。   水产养殖保险实现零突破   省水产局与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中国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在潜江市联合开展水产养殖保险试点,至2014年底,已承保养殖面积达2.53万亩,承保风险金超过2300万元。

上饶县枫岭头机砖有限公司

巢湖恒瑞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固阳县腾宇选矿厂

任丘市新创采胶设备厂

衢州市衢江区梧桐影服装有限公司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

江苏连云港玉女樱桃酒业有限公司

江苏张家港市磁粉制动器厂

荆门市巨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诸城市全盛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友情链接